找到相关内容33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现代社会提倡药师佛法契机契理

    福业:孝养父母,恭敬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;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;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。这三福业即是人天善、声闻善、菩萨善的内容,包括人生方面的止恶行善,明因识果;进一步净化心灵,把内心打扫干净,求心解脱;再发菩提心,修大乘菩萨行。念佛就必须与这些方面相结合,而这些方面又是必须结合现实人生来实行的。否则,你想临终往生西方净土,三福业没修好,怎么往生?  现在很多修净土...

    惟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5339714.html
  • 菩萨五法忏悔文

    愚痴暗障灭。一念发随喜。功德满十方。智慧如诸佛。随喜已竟五体作礼。   往返生死中。从生故至死。从贵故还贱。惟未得泥洹。法身常清净。波若妙解脱。今当求此利。所可有福业。一切皆和合。回以施众生。共成无...

    失译人名今附梁录

    |忏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31629250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缘起观

    具体内客,就可得彻底通达和善巧掌握宇宙万有一切诸法的因果规律了。   唯识讲因果特别着重业报酬引,从世间造业感果来说,业有福业、非福业、不动业三类。造自利利他道德性的善业,是名福业;造自害害他非道德性的恶业,是名非福业;厌下趋上,修世间离欲定,是名不动业。善业者,佛经中大要说有十种:在身业方面:爱物放生、廉正好施和离欲戒淫三种;在语业方面:说诚实语、柔顺语、和合语和庄严语四种;在意业方面:少欲无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唯识|缘起|因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08343310228.html
  • 福、惜福、如何惜福

    乐果;以今生之恶业,招感来生之苦果。此即所谓:“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来世果,今生做者是。”善恶因果,丝毫不爽。   在佛经中说到业力,以业力的性质来分,有福业、非福业、不动业三种。所谓福业,是可感得欲界人天善趣的总报,及人天趣中殊胜的别报;所谓非福业,是可感得欲界三恶趣的总报,及三恶趣中鄙劣的别报;所谓不动业,是可感得色界、无色界的总别二报。于此我人可知,我们所说的福,是前生善业所招感的...

    于凌波居士著

    |命运|惜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8/21250713409.html
  • 菩萨五法忏悔文

    一念发随喜。功德满十方。智慧如诸佛。随喜已竟五体作礼。   往返生死中。从生故至死。从贵故还贱。惟未得泥洹。法身常清净。波若妙解脱。今当求此利。所可有福业。一切皆和合。回以施众生。共成无上道。广大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4643949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缘起观

    具体内客,就可得彻底通达和善巧掌握宇宙万有一切诸法的因果规律了。  唯识讲因果特别着重业报酬引,从世间造业感果来说,业有福业、非福业、不动业三类。造自利利他道德性的善业,是名福业;造自害害他非道德性的恶业,是名非福业;厌下趋上,修世间离欲定,是名不动业。善业者,佛经中大要说有十种:在身业方面:爱物放生、廉正好施和离欲戒淫三种;在语业方面:说诚实语、柔顺语、和合语和庄严语四种;在意业方面:少欲无贪、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1770516.html
  • 证严上人:散播爱心聚福业

    天下;大爱无国界,慈悲无远近,我们应赶紧去做救人的工作,这才是真正的慈悲。希望人人的爱心能“动”起来,凝聚成一分大爱,形成吉祥的福业而化解未来的灾厄。 (文:证严上人) 原文链接:http://bbs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0576241.html
  • 泰山:泺庄创修佛堂记碑

    谁谓遽尔示寂,王清与社众等感慕遗迹,不忍顿绝,遂乃斥大庵地,诚心募众,鸠集瓦木,构堂三间,□□石像二尊,一曰弥勒,一曰罗汉。又造经楼,制作工巧,以贮华严与社众持诵。凡此福业,出自创兴,其费不啻千贯,而得其成功者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22221789643.html
  • 佛教福慧双修的时代启示

    手段一夜暴富的,所以屡屡劝人要有“营生之业”,要“始学功巧业”。即便是想要成就世间的“福业”,那也必须遵循“正道”才可以,否则只是成就“财业”,自己并不能享受此财富带来的“福报”——生活的便利、社会的声誉等。遵循“正道”求财需要智慧抉择,其实质终究是和出世间的“福慧”一样,都是以成就无偏无执之利他道德行为为归宿的。   特别是在积累了一定的世间“福业”之后,如果不以佛教提倡的出世间智慧为主导,不以...

    千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3851339.html
  • 论师的圣果观(下)

    阿罗汉与业   《异部宗轮论》说:有部主张“有阿罗汉犹受故业”,“有阿罗汉增长福业”,“亦有缘起支随阿罗汉转”(大正49.16中)。证得阿罗汉者,应断的烦恼已断,应证的智慧已证,所以经上说阿罗汉是:“得无漏心解脱、慧解脱,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:我生已尽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后有”(大正2.10下)。然而何以烦恼已尽,已舍罪福,自知不受后有的阿罗汉,还会受故业报?又如何使其增长福业?复次,十二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489879.html